| | | English| 返回首页 | 员工入口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岳阳特色 >> 正文

岳阳特色

膏方科普

以“膏”养肾,谈谈膏方与慢性肾脏病

作者:张熙副主任医师 来源:我院肾内科 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17-10-09
字号: + - 14

  膏方作为滋补佳品,本身与中医的先天之本“肾”有不解之缘。作为肾内科中西医结合医师,我就慢性肾脏病谈一下膏方肾脏病的关系,以及一些临床的心得体会。

  首先说一下膏方与慢性肾脏病。慢性肾脏病病程长,病机复杂,病情缠绵难愈,需中西医结合长期治疗。在治疗过程中,许多病人苦言西医多方位疗法疗效显著,但费用昂贵,身体素质也每况愈下;喝中药汤剂能治本,防治肾病,综合调理体质,却很苦恼于中药携带不便,味苦难咽。结合临床诊治情况,认为膏方有体积小、药味众多、药物含量高、服用方便、口味宜人的特点,可填补中西医治疗慢性肾病的缺陷,既可辅助西医,间断替代汤药,又方便病人出院后继续服用,能有效延缓、逆转肾功能损伤的进展;再者,结合中医“肾气与冬气相通应”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理论,膏剂作为冬季特色补法,借助万物冬藏宜养的时机,利用膏方的缓调特性,或运脾、或益肾、或软坚、或泄浊等,达到机体整体阴阳的平衡,故慢性肾脏病对其更是情有独钟。

  其次谈一下膏方治肾辨证思路。中医膏方作为中医药的一种重要剂型,最大的特点在于辨证施治及因人、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,注重整体调理,可寓攻于补、攻补兼施,针对性很强。慢性肾脏病,虽然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不尽相同,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,它们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。正气不足,脾肾亏虚是发病的内因,正如《内经》所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、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外邪侵袭是诱发、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。本病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。脾肾亏虚为本,湿热、浊邪、瘀血为标,而湿热、浊邪、瘀血既为慢性肾脏病的病理产物,又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。因此,应用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时,在调补脾肾的基础上同时加入理气活血、化湿清热等药配合调治,严重者暂宜先从标治。通常在遣膏方前,先给患者服用“开路方”,根据患者服后的整体反应进行精准辨证后,再进行膏方治疗。

  最后聊一下膏方特色临证原则。一需要顾护脾胃。顾护脾胃是临证治病的一条重要原则。《脾胃论》云:“脾胃之气既伤,而元气亦不能充,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。”《景岳全书·脾胃》亦强调:“凡欲察病者,必须先察胃气,凡欲治病者,必须常顾胃气。”临床上常把“保胃气”作为判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,每逢遣方治慢性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病用药均酌加顾护脾胃之药,既利于滋补药发挥作用,又防闭门留寇之弊。膏方中常佐焦三仙、麦芽,以醒脾开胃,茯苓、白术、豆蔻以健脾利湿,半夏、陈皮、枳壳、佛手、元胡以气血流通,脾胃健运。二是需要活血化瘀。遣膏方时本人擅长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。慢性肾脏病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慢性肾衰竭,其过程是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脂质代谢异常致肾实质纤维化,其本质属中医“久病入络”学说,长期的脾肾亏虚和湿浊、水饮、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积蓄致气机逆乱、络脉阻滞。因此对肾络瘀阻的干预,是延缓肾衰竭的重要措施。在临床膏方应用中,对血瘀证,当以活血法为主,佐以化瘀,其病主要在经;而对于瘀血症,当以化瘀法为主,佐以软坚散结,其病则主要在络。在用药方面则强调使用虫类搜剔药及软坚散结药,如炮甲珠、地龙、积雪草、桃仁等,瘀血重者适当加三棱、莪术。最后需要和法平调。慢性肾脏病均有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的特质,常出现气虚、血瘀、水聚、热毒等错综发杂的病机,故治疗慢性肾病只可缓图,不得骤取,膏方用药强调平和。处方时既要理、法、方、药前后一致,君、臣、佐、使亦需配伍得当,还要做到虚实兼顾、气血同治、寒温得宜,从而达到阴阳平衡,“以平为期”,“以和为贵”。临床治疗中,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,“健脾益肾”为基本治疗原则,常用健脾益气养血药物有黄芪、太子参、党参、白术、当归等;调补肝肾药物常用灵芝、首乌、杜仲、川断、桑寄生等。标实以湿热、浊邪、瘀血为主,脾肾两虚、水饮内停,常用猪茯苓、车前子、大腹皮等;化湿泄浊常用半夏、草果、厚朴、砂仁等;通腑泻浊常用大黄等;活血化瘀常用川芎、桃仁、丹参、当归等。

  总而言之,慢性肾脏病多虚实夹杂,膏方也不能一味滋补,需要平调阴阳、清解湿热,也只有如此才能呵护好我们肾脏。

  张熙 副主任医师

  擅长慢性肾炎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痛风等导致继发性肾病,慢性尿路感染、肾功能不全以及水肿、腰痛、癃闭等中医肾系疾病的内科调理。

  膏方门诊时间:

  周四上午(大柏树总院)

  专家门诊时间:

  周三上午、周五下午(大柏树总院)